根据近期国际市场动态98策略,原油价格在2025年4月至5月期间经历了一轮历史性暴跌,布伦特原油和WTI原油价格分别跌破60美元/桶和58美元/桶,创下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。以下是此次暴跌的核心原因及影响分析:
一、暴跌的核心原因
供应端激增:OPEC+超预期增产
增产计划:OPEC+在5月初宣布连续第二个月大幅增产,6月日均增加41.1万桶原油,远超市场预期。这一决策打破了其长期“减产保价”的策略,转为通过增产争夺市场份额,并惩罚超额生产的成员国(如哈萨克斯坦、伊拉克等)。
沙特政策转变:沙特作为OPEC+领导者,调整能源政策,接受长期低油价,并计划逐步取消自愿减产措施。此举旨在通过增产缓解财政压力(2025年第一季度沙特石油收入下降18%),同时配合美国降低汽油价格的政治需求。
需求端疲软:全球经济衰退预期
美国关税政策冲击:美国对多国加征关税引发贸易摩擦升级,市场担忧全球经济衰退,原油需求预期被大幅下调。国际能源署(IEA)将2025年全球日均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从145万桶下调至130万桶。
制造业与能源替代:全球制造业PMI连续萎缩,欧美炼油厂开工率下降至78%;新能源(如太阳能、风能)装机量年增25%,进一步削弱原油长期需求。
地缘政治与市场情绪
中东局势缓和:伊朗表态“不寻求战争”,中东供应中断风险降低98策略,市场避险情绪降温。
投机资本做空:美联储推迟降息,原油投资吸引力下降,对冲基金空头持仓规模创2020年以来峰值,加剧价格下行压力。
二、市场反应与机构预测
油价预期大幅下调
高盛将2025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期从65美元/桶下调至63美元,2026年预期降至58美元;花旗警告若OPEC+持续增产,油价可能跌至50美元区间。
摩根士丹利、瑞银等机构也同步调降预测,认为原油市场已从“短缺”逆转为“持续性过剩”。
美国页岩油行业受冲击
WTI油价跌破页岩油全周期盈亏平衡点(54-62美元/桶),导致企业裁员、削减资本预算,北美页岩油企业债务再融资能力枯竭,2025年到期债务达400亿美元。
三、对国内的影响
成品油价预期下调
国内油价调整机制参考国际油价变化,5月19日新一轮调价窗口开启时,预计汽柴油价格下调240元/吨,折合每升降幅0.18-0.21元。陕西、新疆等地92号汽油或重回“6元时代。
2024年6月调整周期中,国内油价因国际油价“四连跌”已呈现下调趋势,但2025年5月的跌幅更为显著。
宏观经济影响
利好进口成本: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,低油价可减少千亿美元级外汇支出,降低社会运行成本,推动经济复苏。
冲击传统能源产业:石油企业盈利空间压缩,可能延缓新能源转型进程。
四、未来展望
短期承压:若OPEC+维持增产,叠加需求疲软,油价可能继续探底。但若地缘冲突(如霍尔木兹海峡封锁)或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宽松,可能触发反弹。
长期博弈:沙特与OPEC+需平衡市场份额与油价稳定,美国页岩油减产或为OPEC+夺回市场提供机会。
综上98策略,此轮油价暴跌是供需失衡、政策博弈与市场情绪共振的结果。未来需密切关注OPEC+政策调整、地缘局势及全球经济复苏节奏。
通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